您的位置:首页 >资讯 > 正文

科学家精神进校园!2025 这场 “科技对话”,点燃青少年强国梦

2025-10-28 13:46:38 来源:实况网

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热情,传播科学家精神,新津区科协联合新津区科技局、新津区教育局,于9月至10月精心策划开展“爱我中华 科技强国——2025年科学家精神进校园”系列活动。活动聚焦磁悬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地质科学、航空航天与无人机应用、天文知识、光纤技术等科技七大核心领域,邀请专家走进新津区14所中小学,以“知识讲解+实物演示+互动体验”为核心模式,让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、走进课堂,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。

天文探索:从电影场景到宇宙奥秘

9月24日,在新津希望城小学,北京天文馆专家景海荣以“七星连珠”为钥匙,打开宇宙探索之门。讲座开篇,《哪吒2》中“七星连珠助哪吒破局”的精彩片段瞬间吸引全场目光,景海荣顺势提问:“电影里的奇幻场景,现实中真的存在吗?”引发学生热烈讨论。

随后,他通过真实天文影像对比电影画面,用“七颗行星排队连成线”的通俗表述,拆解七星连珠的形成原理;搭配动态星图实时演示行星绕日轨迹,在趣味互动中解锁宇宙奥秘。

航空航天:从古人畅想至未来征途

9月,航空专家周武带着《我们的征途:星辰宇宙》科普讲座,先后走进新津实验高中、新津成外,带领学生穿梭古今,探索航空航天的魅力。讲座以“古代人的飞天畅想” 为切入点,周武通过“万户飞天”的典故、敦煌壁画“飞天”形象,搭配动态历史图片,将古人对天空的向往与探索故事娓娓道来,让学生感受人类追逐飞天梦的悠久历史。

整场讲座中,她始终保持幽默风趣的风格,不时穿插航空史上的趣味小故事,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。从长征火箭结构图的细致解读,到战斗机技术的前沿分享,周武不仅让学生系统了解航空航天知识,更激发了大家对深空探索的无限期待,在心中播下探索未知、追逐科学梦想的种子。

地质科学:解码地球的“前世今生”

新津实验小学的课堂上,地质专家戴进业用“鸡蛋类比”让地球知识变得生动易懂。“大家看这张地球分层图,”他指着屏幕上色彩分明的图层,“地球就像一颗鸡蛋,‘蛋壳’是薄薄的地壳,‘蛋白’是厚厚的地幔,‘蛋黄’就是炽热的地核。”这一形象比喻瞬间拉近学生与地质知识的距离。

随后,戴进业通过化石形成步骤图、动态演示火山喷发与板块运动,带领学生“穿越”亿万年:从远古海洋的珊瑚化石,到如今的山脉地貌,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地球的“成长轨迹”,深刻认识脚下这颗星球的奥秘。

航空技术:架起从理论到应用的桥梁

9月23日,卢克教授将 “航空课堂” 搬进新津普兴初中、新津三小。

讲座上,卢克教授为同学们搭建起一座从航空基础理论通往前沿技术的“桥梁”,面向小学生,他通过趣味视频展示飞机起飞过程,结合“为什么小鸟能飞,石头却会落”的提问,讲解空气浮力原理;面向初中生,则深入解读战斗机的气动布局、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,既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,又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航空科技的魅力与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
磁悬浮技术:解锁“贴地飞行”的奥秘

9月至10月,磁悬浮技术专家邱飞力先后走进新津龙马小学、文井小学、五津初中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磁悬浮列车的核心原理。他从“悬浮”“驱动”等关键技术点切入,对比高铁、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,让学生清晰理解磁悬浮列车“无摩擦、速度快、噪音低”的优势。

为了让知识更易理解,邱飞力还借助冰箱磁条等生活实例辅助讲解,动态还原列车运行过程,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“前沿科技离生活不远”。

人工智能:感受前沿技术的生活温度

在新津区安西小学、新津区天府智造园小学,AI领域专家易勇让“高大上”的人工智能变得触手可及。

易勇巧妙转换复杂的技术术语,围绕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基础,结合学生熟悉的智能语音助手、图像识别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展开讲解,让AI科普“看得见、听得懂”,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前沿技术并非遥不可及,而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,既丰富了科技知识储备,更点燃了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热情。

机器人科技:走进“智能伙伴”的世界

在顺江小学,专家吴凌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奇妙的“机器人王国”。考虑到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接触科技的机会较少,吴凌从基础知识点入手,详细介绍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感知系统,以及机器狗的步态设计、功能应用:“机器狗不仅能陪我们玩耍,还能在危险环境中完成救援任务,在工厂里进行巡检工作,是人类的‘智能伙伴’。”

光纤技术:读懂“信息时代的神经”

在牧山新城小学,专家宋秋衡带来《光纤的奇妙世界:从通信到感知》讲座。“大家知道我们打电话、上网,信号是怎么传递的吗?”宋秋衡举起一根光纤,“答案就在这根细玻璃丝里。”宋秋衡拆解光纤的结构,用生动的比喻和实验演示,让学生理解光纤传输信息的原理。

他还结合 5G 网络、宽带传输等生活中常见的通信场景,以及医疗检测、环境监测等感知领域的应用,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 “一根细光纤撑起信息时代” 的科学逻辑,深刻认识到基础科技的巨大能量。

无人机应用:发现身边的“科技帮手”

在新津万和小学,无人机专家带来《科技未来——关于无人机的那些事》讲座,聚焦无人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,将无人机的核心知识转化为“身边能见到的科技帮手”的通俗表达,通过图片和视频,详细介绍无人机在农业、运输、军事、拍摄四大领域的具体运用。

讲座现场,专家还进行无人机实物拆解展示和操作演示,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,精准完成上升、下降、转弯等动作,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尝试。

这场讲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“前沿技术就在生活中”,大幅提升了知识吸收度与参与热情。

科学种子扎根校园:让科技成为成长的“养分”

从天文宇宙到地球深处,从人工智能到航空航天,2025 年新津区“科学家精神进校园”系列活动以校园为阵地,通过“听得懂的知识+看得见的实物+能动手的体验”,让青少年在“学中探、探中乐”。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积极性与好奇心,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。

未来,新津区科协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,扩充专家资源库,开发“科普+学科”融合课程,推动科普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;拓展活动形式,搭建“学生科技提问直通车”平台,推动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,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,引导青少年树立“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的意识与科学志向,助力全区公民科学素养提升,为科技强国建设培育后备力量。

 

相关阅读

资讯 国内

财经 娱乐

科技 通信